您现在的位置: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 >> 校园动态>> 学校动态>> 正文内容

探访周兴书室,传承爱周精神——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全体行政领导探访许爱周旧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点击数: 字体: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许爱周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教育情怀,10月14日上午,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全体行政领导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坡头区博立村许爱周先生故居周兴书室,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探访活动。

寻根溯源,传承爱国精神

许爱周先生,湛江市坡头区博立村人,曾是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许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他的名字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红遍粤、港、澳,他是香港的第一代船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远洋航运贸易的开拓者之一。他既是业绩卓著的巨商,又是爱国爱乡的赤子、宽宏仁厚的长者、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在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毅然凿沉自己的船只,坚决不为日本侵略者载运军事物资;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先生与爱国同行一起,把香港变成内地提供物资的通道,打破了美国操纵联合国对我国大陆的封锁禁运。这些行动,充分体现了许先生凛然的民族大义和高尚的爱国情怀。同时,他大力支持帮助家乡建设,扶贫赈灾,建学校,办医院等,这样的事迹更是不胜枚举。许先生乐善好施的可贵精神,一直为湛江人民所传颂。而今,他的故居周兴书室,已成为湛江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缅怀和学习。

               △许爱周先生铜像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正是以许爱周先生的名字命名,这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学校的校训“仁爱至周,和协至兴”,正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许爱周家族的爱国爱乡、关爱族群、乐善好施、敬业精诚等优良家风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提炼而成。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许爱周先生的爱国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温度感的优秀中学生。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大门门口

△校园风景

参观学习,感悟先贤风范

上午9点,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全体行政领导到达坡头区博立村许爱周先生故居周兴书室。 周兴书室是许爱周先生早年的书房,后用作村中学子读书的书塾,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绿树成荫,景致幽雅,建筑古色古香。

     

       △周兴书室正门                                                          △周兴书室院子

        

          △“侠义可风”牌匾                                                     △“今之卜式”牌匾

周兴书室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进,每进穴门嵌有“松鹤延年”“双凤朝阳”“如意吉祥”“番鬼托梁”等木雕图像。书室正门刻有“周兴书室”四字,苍劲有力,是晚清名士谭延闿手书,彰显着书屋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上进悬挂“侠义可风”牌匾,则是当时吴川县县长曾昭声所赠;中进挂有“今之卜式”牌匾。1986年湛江市和坡头区政府出资修葺书房,恢复原貌,1999年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走进书室,一股古朴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书香四溢的年代。

   

      △书室展览区书法作品                                 △王健校长一行人在观看历史照片

  

                △利老先生讲解                                              △书室书桌

在书室的展览区,我们还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在工作人员和利老先生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许爱周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创业历程,以及他心系桑梓、慷慨解囊的慈善义举,深刻感受到了许爱周先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教育的重视。许爱周先生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捐资助学、推动教育进步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要大力弘扬的。

文脉相承,共筑未来之梦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与许爱周先生故居周兴书室之间的渊源,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王健校长表示,许爱周先生的乐善好施和爱国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全校师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学校将让更多的爱高学子了解许爱周先生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学校的主教学楼已命名为“周兴楼”,下一步将在每个年级设置“周兴班”,以此勉励学生传承爱周精神,励志成人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爱高人力量。

△王健校长一行人与利老先生交谈

△全体行政领导听工作人员讲解

此次参观许爱周先生故居周兴书室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寻根溯源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许爱周先生的爱国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在周兴书室门前留影

 

 

 撰稿:吴夏霞

 摄影:谢恩欣

 编辑:谢恩欣

 审稿:吴夏霞

 审核:陈生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